改写文章: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
文/段修健 李宫羽
在2025年5月5日的“苏超”比赛中,南京对阵苏州的赛场观众人数突破了6万人,创造了这一赛事的单场上座人数新纪录。根据《新华日报》的报道,这一数字也刷新了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观赛记录。从第三轮比赛开始,每个周末的现场观赛人数都在不断增长,至今,“苏超”的单场上座人数已被打破了五次。
据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我苏视频”报道,现场的球迷热情高涨,江苏省省长和南京市委书记也在热烈的球迷群中观看比赛。这是许昆林省长至少第三次亲临“苏超”的现场,也是他第二次亲眼目睹南京和苏州之间的足球对决。回顾去年11月24日,南京奥体中心举办的江苏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的第二回合比赛,苏州市代表队以1:0战胜了南京市代表队,凭借总比分1:0成功夺冠。当时,许昆林亲自为冠军队颁发奖杯和奖牌。
展开剩余73%在比赛第57分钟,苏州队的一次精彩定位球直奔球门,击中立柱后弹出。看台上的观众们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声。每当场上有精彩的进攻或扑救时,场馆内的声音瞬间爆发,气氛仿佛要将屋顶掀开。比赛刚开始不久,观众们就自发开始了人浪,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当天,接近40度的高温让球场上的空气几乎是烫手的,坐在看台上的观众们直呼热得像是小龙虾一样,皮肤发红。大家纷纷挥动扇子、浑身湿透,但依然热情高涨,齐声呐喊,气氛异常欢乐。
最终,南京队和苏州队以0:0握手言和,悬念依然保留,比赛的“第一哥”之争依旧没有定论。
随着“苏超”赛事的火爆,接下来几场比赛,南京和苏州之间的对决将会引起更多的关注。首先,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苏超”的单场上座人数纪录是否还能被进一步打破?从目前江苏省内的场馆情况来看,只有南京奥体中心有可能继续突破自己。按照现有赛程安排,常规赛阶段还将举行两场重要的比赛:8月17日,南京对阵盐城,9月6日,南京对阵徐州。据南京奥体中心官网信息,主体育场拥有61,000个座位和161个贵宾包间,这意味着仍然有可能刷新纪录。
其次,今年“苏超”是否还会出现南京和苏州的再次对决?根据比赛的竞赛规程,本次赛事将分为常规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在常规赛中,共有13支队伍参加,采取主客场单循环赛制,每支球队仅与其他队伍交手一次。常规赛排名前8的球队将晋级淘汰赛,并根据排名安排对阵。如果南京和苏州都能在常规赛中跻身前8,且在淘汰赛对阵中恰巧碰面,便有可能上演一场焦点之战。
南京与苏州的对决之所以备受瞩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两座城市在经济发展等领域的激烈“竞争”。有网友打趣道,这场对决可以看作是“经济第一的地级市VS经济第二的省会”。2024年,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67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位居全国万亿级城市的前列。而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85万亿元,增幅为4.5%。
早些时候,某些分析文章指出,江苏省会南京的“经济首位度”仅为13.5%,排名在27个省会城市中垫底。因此,南京被戏称为“最弱省会”。对此,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认为,经济首位度主要衡量省会在全省经济中的权重,但单纯以GDP占比来判断城市经济强弱存在一定局限。他指出:“不能仅凭‘经济首位度’来判断南京的强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也认为,经济首位度只是衡量城市经济集中度的一个指标,而不能全面反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他强调,南京在高等教育、科研、文化底蕴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是全国的重要教育、科研和文化中心。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南京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丰硕,辐射周边地区。南京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生物医药、软件等新兴产业在全国具备强大竞争力。
南京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关键节点城市,其在区域协同和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张春龙表示,单纯依靠“经济首位度”来判断南京的城市竞争力是不全面的,忽视了南京的多维度价值。
朱克力还分析道,南京经济首位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江苏的多中心发展格局。江苏省内多个经济强劲的城市如苏州、无锡、南通等,形成了多个经济增长极,分散了南京的经济集中度。南京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与周边制造业城市形成互补关系,推动了江苏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苏超”之所以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其中的“散装”梗起了重要作用。网友们津津乐道,调侃“江苏十三太保”互相竞争又相互依赖。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陈一将当前的江苏形态形容为“散装江苏的共同体”。实际上,“苏超”赛事的火爆,生动地展现了江苏省内各个城市在竞争中保持合作的精神。
南京和苏州,作为江苏省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互为支撑的角色。两座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先后获得国务院批复。根据规划,南京作为“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而苏州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则将重点发展制造业。两座城市可以在科技创新、产业配套、教育等领域实现互补,共同促进江苏省的整体发展。
此外,南京与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未来有望携手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发展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发布于:天津市胜亿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